《僧伽吒经》第22讲记 (第5-6辑)
为什么净月居士供养十二亿佛,佛却不给他授记?因为他没发心要成佛,他只做这种人天善果,那么得到的就只有福报。你连成佛的心都不发,谁能给你授记呀!成佛是自己的事。我们现在学佛就有这个毛病,现在非常多的人都在做“人天有漏善因”,是不是?而佛陀出世,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方法。
---常空法师
为什么读《僧伽吒经》一遍,就能成佛啊?还是我们第一讲就开宗明义讲到的——《僧伽吒经》教你发心成佛!这一段相当于在照应开篇的那一段,告诉你《僧伽吒经》之所以功德无量,就是因为它一开始就告诉你要发心成佛,而这一点也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修行的一个经验教训!
---常空法师
所以大家注意,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行方法。你天天在佛堂里忙碌,把你家佛堂布置得清净庄严,就相当于在建你将来的净土。知道为什么家里要有个佛堂了吗?因为佛堂就代表你将来的净土。即使你做不到每天浴佛,也要经常给佛像沐浴。大家最好请不怕沾水的佛像:对于涂油彩的佛像一定要注意,不要请那些遇水后色彩会褪掉的;也不要请水会浸到里面去的佛像。这样的话,你就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盆,每天去沐浴你们家的佛像。可以在水里加一点香——其实咱们平常讲的各种香水就挺好,薰衣草、檀香、玫瑰、茉莉、沉香,都很好。香水加一丁点就可以,还可以再加些花瓣。这样沐浴了之后,佛像会非常漂亮。否则佛像沾满灰尘,久了之后,看着都没有光彩了,对不对?
你还可以供养“香、花、灯明,一切乐具”。讲到“香”,咱们平时烧的香只是其中一种,其实烧的香并不好,因为它有烟气;还有一种香是“末香”,就是粉末状的,直接放那里,有香味就行了;还有一种是“涂香”,可以给佛像涂一层,所以这个涂香就相当于咱们平常讲的擦香水。你们家的佛像是可以擦香水的,佛像先沐浴,非常洁净了之后,可以再涂上一点香水。但你要买点好香水,比如檀香或沉香,那些香水非常好,不要用很刺鼻的那种伪劣产品。其实涂了香水之后还是你自己闻呀,你们家佛堂里一片香气,多好啊!
家里佛堂也可以经常供花朵。过去在印度,一般早课是给佛像沐浴,大家唱着赞颂,恭敬赞叹,给佛像沐浴。沐浴干净之后,还拿鲜花散到佛像上,佛像周围堆了一层的鲜花瓣,这样也非常好。不过这个成本有点高,现在我们做不到天天拿花瓣供佛了。我现在比较主张大家养一些盆花,直接把盆花供在佛堂,也很清净庄严。这样供得长久,并且花费还非常少。再说从寓意来讲:一束束的鲜花是剪断的,没有根,很容易枯萎;而盆花有根、有生命力,很吉祥,时间也长久,非常清净庄严。
大家一般在家里,灯具供的比较多,很多人往往喜欢供油灯、酥油灯或者蜡烛,但大家注意,供“灯明”,重点在“光明”。其实用现在这种通电的小灯泡最好了;用别的灯来供佛,会有烟,时间长了,会把佛堂熏得很黑,变得不庄严。所以这些形式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,不要认为佛陀只喜欢香油灯,佛陀不要电灯泡,不会的啊。
供灯的来历是什么呢?过去的印度,佛陀有时候晚上也会讲法,一些居士就从自己家里拿盏灯来供佛,供的灯多了,就使整个精舍一片灯火辉煌。所以供灯的目的,是为了在晚间开法会,在这一片光明当中,佛陀给大家讲法。当然,佛陀也说过,光代表人的智慧,代表人的正知正见,让人能看清道路。所以供灯能让人将来有智慧,不会处在大黑暗中。供灯也是靠外在的灯来讲自己的智慧,其实智慧才是真正永恒的灯明。我们佛教也经常讲“以灯传灯”,就是讲,要把佛法的智慧传播下去。
所以,佛堂里的一切供养之具:第一,供具代表自己的恭敬心;第二,供具是缘起之物,你供什么,将来自己的净土就会有什么,并且更清净庄严;第三,供具都有寓意。比如,供衣服代表要持戒清净,因为衣服是保护人的,同样,戒也是保护人的,所以供衣服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自己要持戒精严;卧具是让人休息的,所以供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起烦恼执着,心里要清净、要安稳;饮食代表给一切众生甘露美食,佛陀讲的法就相当于甘露,世间的饮食滋养肉体,而佛法能滋养人的法身慧命;汤代表沐浴斋戒,把人的烦恼执着全部去掉;各种各样的药物也可以拿来供佛,这寓意更深刻了,因为六道轮回就是一场大病,人的一切习气毛病也都是病,供药物,就代表要把自己的各种习气毛病治好;香代表对佛菩萨的恭敬、虔诚,也代表“戒香”;花代表自己的心要柔软,也代表要发菩提心,因为人的菩提心就相当于一朵花,有了这朵花,将来就会结出成佛的果。在佛堂里看到这些供品的时候,你要知道这些供品所代表的佛法含义,这才是重点。
“一切乐(lè)具”,因为这些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、舒适、安乐,所以叫“乐(lè)具”。拿“一切乐具”来“悉以供养”——都拿来供养佛菩萨。
但是这十二亿佛都不给净月居士授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记,也就是不给他授记,不说他将来可以成佛。现在可能很多人觉得,我供养佛陀,佛一高兴,就给我授记了:“你很快就成佛了。”咱们现在理解的佛教,那就好比请领导喝茶,“领导啊,这是我的一点心意。”给领导送点礼,领导一高兴:“这个职位以后就是你的了。”感觉供佛好像是在贿赂佛一样,是不是?哈哈。都认为你只要供养佛,佛肯定就给你授记。这是我们凡夫的执着心,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在和佛做交换,“来,佛,我给你很多的供养了,你得给我个什么职位!”“你看,我供养的这么好,以后你这个佛位应该由我来接班哟!”
我们不知道佛果不是贿赂来的,而是把自己的心修清净才成就的。如果只拿这些东西供养外在的一尊佛,而自己没想到要发愿成佛,那么佛是不会给你授记的。这样知道重点在哪里了吧?为什么净月居士供养十二亿佛,佛却不给他授记?因为他没发心要成佛,他只做这种人天善果,那么得到的就只有福报。你连成佛的心都不发,谁能给你授记呀!成佛是自己的事。我们现在学佛就有这个毛病,现在非常多的人都在做“人天有漏善因”,是不是?而佛陀出世,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修行方法。
“授记”这个词用的也好啊。什么是“授记”啊?“授”就是“给”的意思,“记”就是个记号 ,相当于检验合格。如果你修行好了,绝对能成佛,不会退转了,这时候诸佛就会给你授记,也就相当于打个标签——合格,证明你可以出来度众生了。所以这个授记就是一个检验而已,不要认为授记是一个佛陀留给你的职位。
为什么读《僧伽吒经》一遍,就能成佛啊?还是我们第一讲就开宗明义讲到的——《僧伽吒经》教你发心成佛!这一段相当于在照应开篇的那一段,告诉你《僧伽吒经》之所以功德无量,就是因为它一开始就告诉你要发心成佛,而这一点也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修行的一个经验教训!
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之前,曾经见过无量的佛,同名同号的都有十二亿佛之多。但是佛陀告诉咱们:“这是血泪的教训啊,当初我见了十二亿佛,却仅仅想着给佛吃好的、穿好的,没想到去修自己。我只供养外在的佛,却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大好的一尊佛。我不修自己的心,并且也没发心要成佛,仅仅觉得佛很厉害,光羡慕、赞叹、供养、恭敬诸佛了,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成佛!”所以佛陀说,“大家千万要注意,这是个教训。如果这样修行,时间再长也不可能成佛!”
大家知道修行的重点在哪了吗?说的不好听,这不就是在骂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个别人吗?咱不能打击一大片啊,哈哈,但真的只是个别人吗?大多数人都在求福报,没人发愿成佛;也没有人发愿要真正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具有这些功德智慧,去救度六道轮回的众生。所以,发心成佛的功德最大。
佛陀慢慢地回忆:“不仅仅这十二亿佛不给我授记,一切勇菩萨呀,血泪的教训啊!我想起来,我过去还遇到过十八亿佛出世,他们都叫‘宝明佛’,那个时候我叫‘龙正’(都记得清哦,名字很好听啊)。我当时也是行大布施、大供养,拿香花、璎珞供养彼佛。”
当时释迦佛前世还是只修供养,只恭敬外在的佛,不知道自己也能成佛,甚至于都没有发愿要成佛。恐怕当时的佛看着都着急呀!那十二亿佛、十八亿佛都着急:“哎呀,这个人他就不发愿成个佛!”发愿成佛得是自己的发心才行啊,所以十八亿宝明佛,受了龙正居士这么多的供养,也没给龙正居士授记成佛。请问大家,你们的供养和净月居士、龙正居士的供养相比,是不是微不足道啊?人家拿那么多的东西供佛尚且如此,难道你拿那么一丁点的供养,就想着要成佛了吗?我看没门,哈哈。
就像《西游记》当中讲的,
唐三藏经过了八十难,但是还有一难没受呢。结果,迦叶、阿难二位尊者非得要“人事”:“哎,这个,这个,啊,得拿点好处费嘛!是吧?这个经能白给你吗?”“我没有啊?”“没有?你不是还有个紫金钵盂嘛,金子的。”这件事后来被告到佛陀那里,佛陀竟然没有批评迦叶、阿难尊者。佛陀还说:“当初有一个给孤独长者,他家小孩生病了,我叫我的这些弟子们到他家里念了一遍经,就只收了他们三斗三升像米粒一样的散碎银两。”三斗啊,我的天哪!一斗是多少啊?!读了一卷佛经,收了人家三斗碎银。佛陀说:“我还认为迦叶、阿难卖贱了呢,这么多的佛经被你拿一个碗就换走了啊?我都嫌少呢。”佛陀也护短呢,是吧?
很多人拿这件事来攻击佛教说:“你看,佛教也需要送礼。”不过,大家注意,《西游记》是小说,这里边有搞笑的情节,但这个搞笑的情节是为了讲修行的法门、修行的道理。这个情节说明什么呢?说明佛法珍贵啊!
《西游记》是一部小说,不是史实,所以里边讲的故事,你要读过佛经才知道指的是什么。所谓的“给给孤独长者念了一卷经,收了他三斗三升散碎银两”指的是什么呀?
就是当初给孤独长者去见佛,佛陀一讲法,他很有信心,就邀请佛到自己的国家里去讲法。佛陀说:“可以,但你得先去找个地方,因为我弟子众多。”佛陀的常随众就一千二百五十人呢,这场面够大的,所以你得找个地方吧?给孤独长者很高兴,就回去找,但看了很多花园,都相不中。后来看到了祇陀太子的皇家花园:“哎,这个花园好,就用这个花园供佛,才配得上佛的功德。”给孤独长者就跟太子商量说:“太子,你这个花园卖不卖?”“不卖。”“我花大价钱买。”“大价钱也不卖。”“很大的价钱哦。”祇陀太子就跟给孤独长者开玩笑:“你想买我这花园啊。我告诉你,我这花园可贵了,你需要拿黄金做的金砖把我这个花园铺满,我收下这些金砖,才能把花园卖给你。”一块地皮,哪有这么贵的?但是给孤独长者竟然答应了,他把全部的家财换成黄金,铺满了整个花园。
祇陀太子看得目瞪口呆:“你这个人疯了呀!太怪了,我这个花园哪值这么多钱啊?你为什么非要买这个花园啊?”给孤独长者说:“我要请释迦佛来讲法。”太子就问:“佛陀有多大的功德,值得你拿这么多的金砖来买这块地方?”给孤独长者就给祇陀太子讲佛陀怎么伟大,告诉他佛陀讲的法。祇陀太子一听,也非常欢喜:“这样子吧,咱们一块来供养吧。”给孤独长者说:“那可不行!那功德不就得分你一半了?不干!你已经说好了嘛,整个花园都卖给我,你就得给我。”祇陀太子一听,也没办法,但后来一想:“哎,我答应卖给你地,没说把树卖给你哦。地是你的,树是我的。你要是不和我一起供养佛的话,我就把树都砍了。”把树都砍了,那花园不就成荒地了,还有什么用?就因为有这些树才珍贵,是吧?
供养诸佛只能与佛结缘
佛法珍贵,我们供养三宝,就是表示我们尊重佛法,因为佛法可以叫你了生脱死。我们以香花、璎珞供养一切诸佛菩萨,如果只想着通过这个供养得一点福报,这就太可惜了。当然,你确实需要“供养彼佛”,不要觉得:我只要跟着佛学习就行了,打坐就行了,听法就行了,那就不需要供养佛陀了。因为只要佛陀在这个世间应世,那么他的肉体就需要吃饭,就需要穿衣,就需要休息,所以你供养诸佛,就相当于助佛宣化,就是和佛在一起弘扬佛法。
有的人说:“我们跟着佛学法,听完法打坐就行了,财布施不如法布施。”说的没有错,但是佛陀出世的时候,你肯定还要以世间的香花、灯烛、衣服、饮食、卧具等一切物品来供养,因为这样可以让佛长久住世,你这样就和佛在一起弘扬佛法。不过还是一句话,你光弘扬佛法不行哦!弘扬佛法是度别人,关键你自己得好处了没有?这个还是需要自己发愿成佛才可以。
大家再想想,人的思维真是很怪异啊!见到佛成佛了,我们都知道佛的功德无量,为什么自己不能发愿成佛,成就像佛一样的功德呢?为什么呢?大家都觉得佛的功德太大了,自己做不到啊!所以,真正发心成佛是最重要的!
释迦牟尼佛无量劫前,只是修布施、供养这种人天福报,最多和佛结缘。不过虽然如此说,确实还是有用哦!他确实能和佛结缘,你看看,他一世一世的总是能遇到佛,并且他也有这个福报去供养佛,这也是他种下的。所以世间的这种人天福报难道就没有用吗?也有用,是和诸佛菩萨结缘的。结了缘,你才能向佛学习,学习佛陀的教法呀。如果只是结缘,你不修,太浪费了。所以佛陀讲,他过去见了十八亿宝明佛,布施、供养,但是这十八亿佛都不给他授记。
【一切勇,我念往昔,有二十亿佛出兴于世,皆号式弃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。我于尔时行大布施,以诸乐具供养彼佛,彼诸如来,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。】
一点点回忆吧,越回忆人数越多啊。佛陀讲,我又想起一件事儿来,曾经啊,有二十亿佛出世,我都遇到了,这二十亿佛都叫式弃佛。我那时候也是拿各种庄严之具供养彼佛,但是那些佛都不给我授成佛的记。
【一切勇,我念往昔,有二十亿诸佛出兴于世,皆号迦叶。我于尔时行大布施,以诸香花、幡盖、衣服、一切乐具,供养彼佛,彼诸如来,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。】
佛陀讲,一切勇,我想起过去来,还有二十亿佛都叫迦叶佛,我那时候也是拿一切庄严之具供养彼佛,这二十亿迦叶佛都不给我授成佛的记。
讲到这里,大家会有疑惑了,为什么佛号不能换换呢?这么多人都同名同号呢,为什么呀?名字太少,佛太多,分不过来?哈哈。你说:“不行!我得起一个比较独特的佛号。”恐怕你起得再独特,往前一数,哎?无量劫前好像有一位佛,也起过这个名字哦。因为这个语言文字就那么几个字,再怎么排列组合,看着非常多,但是和无量的佛相比,还是太少了。也可以这么说吧,因为佛是无量无边的,对不对?肯定佛也是不想重复嘛!恐怕你想到的佛号都已经有了。
这么多的佛都成佛了,为什么我们还在轮回呢?为什么呢?很纳闷啊,这个我想不明白,大家觉得呢?为什么呀?——没发愿成佛,修行也不精进。真的太可惜了啊!所以,这就是到了宝所又空手而还。
【一切勇,我念往昔,有十六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皆号净光。我于尔时作大长者子,行大布施,舍一切物,彼十六亿诸佛如来,我悉供养,以香花、幡盖、衣服、卧具、饮食、汤药,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。】
佛陀又讲,我想起过去有十六亿佛出世,都叫净光佛,我那时候作大长者子。就是以前种的福报,现在结果了,作大长者之子,所以很有钱。他确实也非常善良,“行大布施,舍一切物”,能把自己家里的财富布施给众生。难舍能舍,真的太难得!恐怕我们现在都做不到。你看,这句话非常关键,“行大布施”,下一句最重要,“舍一切物”——家里只要有的,众生需要,都给!这个发心真的了不起啊!我们一般都觉得如果这样的话,真是大菩萨了,对不对?
菩萨与善人的区别
把家里的东西都布施出去就是大菩萨吗?真是这样的吗?大菩萨确实可以把一切东西都布施出去的,但是,把家里的东西都布施出去,就是大菩萨吗?不能倒过来讲哦!大家注意,什么是菩萨呢?菩萨是觉有情,也就是带领一切有情走向解脱的道路,这个才是菩萨。菩萨认识到世间虚幻,财富也虚幻,不要只追求这些财富,要放下,要解脱,要成佛,要自在。所以菩萨是引领大家解脱成佛的,不是为了让你今世吃得好、穿得好!菩萨不仅仅是让你今世得点利益,主要是能带领你生生世世解脱的。这个千万注意!
所以菩萨道和世间的善法不完全一样的。当然了,菩萨做出来的、表现出来的行为,肯定都是善的,对不对?但你不能看到别人行善积德都叫菩萨,关键在他的发心。如果他的发心是行善积德的,只帮助人今世好一点,或者只发心“我布施供养,将来我自己能得福报”,这种人最多算是一个善人,但他不是菩萨。如果一个人发心:“我也希望做善事,我通过做善事引导大家学佛,走向解脱,都让大家能发心成佛。”这样的人,才是菩萨。
大家想想,现在是不是把这个概念搞错了?我们一般看到行善积德的人都叫“菩萨”,对不对?包括咱们这里也是,有人在那儿建寺庙,很多人看到之后就很激动,见面就喊:“大菩萨!你真是大菩萨呀!崔大菩萨呀!”如果一个人只做些善事,没有发心带领众生走向解脱成佛,这就不能叫菩萨,但是可以叫善人。一定要分清啊!这样,你学佛就不会迷惑,不然的话你会欺骗自己,做了一点人天善果、有漏之因,觉得我是行菩萨道啊,我肯定要成菩萨!不对,因为你根本没发心度众生啊!
很多人发心做好事,你看看他发心为什么呢?为了自己得好处。他听说,如果布施的话,舍一得万报。哎呀!赶紧布施。听说放生能得长寿,赶紧放生!听说如果供养寺庙几万块钱,孩子就能考上大学,赶紧供养!严格来讲,这个连一般的善人都算不上!因为这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,并且还是投机取巧。觉得世间法自己不能成就,那么就让佛保佑自己成就。有些人做了这些事之后,最后发现:我供养了寺庙五万块钱,我家孩子怎么没有考上北大呢?佛教不行!不信佛了。
看到一个人供养寺庙五万块钱,就觉得他是行善积德了,对不对?你这么一分析,他是行善吗?不是!他是投机取巧。他家孩子是班里倒数第一名呢,还想着供养寺庙五万就考上北大清华?!曾经有一位居士,因为他家孩子学习太不好了,班里倒数第几名。另外一个居士说:“哎呀!能考上就不错了,哪能说考上北大清华呀!”他就说:“哎,我供养了,就要考北大清华!”高考分数出来了之后,一看,果然,他家孩子还真是考上了,刚刚能走,大概是个三本,没走北大清华,他说:“就呀!”他就说:“哎,我供养了,就要考北大清华!”高考分数出来了之后,一看,果然,他家孩子还真是考上是因为你说那句话影响我了!”跟人打架去了。真打起来了!他说:“我供养了佛,佛本来保佑我们家的孩子上北大清华的,结果你一说能考上就差不多了,你给我影响了!”类似于佛陀发功,你在那儿捣乱,那个功没发上来!——你赔!打架,打得一塌糊涂!这是件真事儿,就是这里的人,我不说是谁了,说出去他很没面子的。
所谓的善,有的时候你光看表面不行,你要看他发心。所以不要见人就喊菩萨,有些人行善可能是有其他目的,不是菩萨发心;还有些人呢,只是想得善报才做点好事,这算是个善人,但不能叫菩萨。我们都知道菩萨要修六度,其中确实有布施。六度是什么意思啊?类似于众生在大海里,通过这个方法,帮助众生渡过大海走上解脱的彼岸。所以菩萨确实也布施,菩萨用布施这个方法,是接引众生走上解脱,不要在这个苦海当中头出头没。
但是,不是所有布施都是菩萨道。所以不要见人做点好事儿,都喊菩萨。给寺庙里捐了两块钱,就喊:大菩萨呀!这个菩萨也太便宜了吧?这都是误区。大家注意,你经常这样吹捧:“哎呀,菩萨呀,大菩萨。你做的好事儿太多了,你真是大菩萨!”你这样一吹捧,那人俨然感觉自己是菩萨,本来修行错误的,他不会去改。也是这里的一个实在例子,我不说是谁了,大家都知道,是吧?她他就是被大家这么喊“大菩萨、大菩萨”害的,最后去世了。死的时候,她很后悔,她觉得,因为学佛,影响了她的家庭,影响了她的寿命,很年轻就去世了。所以,不要捧杀!
五逆十恶的人,可以顿证八地,讲的就是僧伽吒法门,所以这个法门太高了
关注公众号
学习常空法师开示
僧伽吒经